颛顼故里考
作者:邱述学
图为作者邱述学。
一、 颛顼考
权威专家论《帝系》传说与蜀文化。据尹达先生1982年,专论中国古代传说同考古关系的一篇文章《衷心的愿望》,1983年曾出版在《史前研究》的创刊号。尹达先生说:“我国古代社会的传说里究竟是否全属伪造?在这些疑说纷纭、似是而非的神话般的古史传说中是否有真正的社会历史的素地?我们能不能因此而对祖国的远古社会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这就成为我们深思的重要问题。三十年来的考古学和民族学的发展,充分说明在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之前,确实存在我们的祖宗在这里劳动实践所遗留的社会史迹。从民族调查中发现有些‘传疑时代’的神话传说,还在一些少数民族间流传着,还作为历史故事保留在一些少数民族的心里。从考古发掘中,还发现了和‘传疑时代’的某些部族里的可能有相当关系的各种不同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类型。从地域上,从对绝对年代上,从不同文化遗存的差异上,都可以充分证明,这些神话的传说自有真正的史实素地,切不可一概抹煞。”尹达这个看法,是从他几十年来考古和古代史研发中总结的经验,言之有理,比较正确的,也是后来学者可借鉴的。
颛顼帝是五帝之一,来自古籍记载,现引7个版本:
1、《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 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贵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颛顼也。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
2、《帝系》云:“昌意娶于蜀山氏,蜀山氏之子谓之昌濮氏,产颛顼。”
3、〈山海经、海内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取淖(nao闹)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4、郭璞注引《纪年》:“昌意降居若水,产帝乾荒。”
5、《世本》载:“颛顼母,浊山氏之子,名昌仆。”
6、《帝王世纪》载:“帝颛顼,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姬姓也。母曰昌仆,蜀山氏女,为昌意正妃,谓之女枢。金天氏之末,女枢生颛顼于若水……”
7、《水经、若水注》:“昌意娶蜀山氏女,生颛顼于若水之野。”
以上古籍记载:或昌意娶蜀山氏女、大多一致。只有《山海经》谓昌意之子乾荒(即韩流)娶淖(nao闹)子,有人名不同,但共同点是生颛顼。解“浊”,蜀山氏作浊山氏。浊蜀古字通,浊又通淖,是淖子即蜀山氏子也。
类似的还有《华阳国志、蜀志》载:“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至黄帝,为其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颛顼;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还有《蜀王本纪》也有记载。
最后两部书作为《帝系》的补充。蜀山氏的位置,就在江水与若水一带,昌意居若水,颛顼生于若水,在蜀国范围内是无疑的。通过多种古籍论证和地理的考证,颛顼帝有其人,属黄帝世系第三代,出生若水是可信的。昌意所居若水,即四川西部古代青水、沫水、雅砻江一带。
二、 颛顼故里考
从调查中获悉,一说颛顼故里在雅安荥经县,是荥经河经河的两大支流汇合处,颛顼的生地在严道古城遗址六合乡(坝)洪庙沟一带。六合坝人长期一直供奉颛顼帝,在坝的街口,还建有颛顼帝牌楼。至于牌楼最早建于何时,已不得知。由于牌楼失修,清末的六合坝人汪元藻在中举后,在原地进行了重修。另外,在牌楼前几十米远的地方,还建有劝人珍惜文字的红石塔字库。
据王明玉回忆,其祖父无数次讲道,满清时不论文武官员到了字库,均要下马下桥到牌楼给颛顼和文昌菩萨上香、祭祀。1953年加宽108国道时,牌楼被拆除。牌楼由八根圆柱支撑,圆柱间可通行人和车马,楼高16米左右,分两层,下面一层供奉着颛顼帝,其正面横着一个大匾,上面有汪元藻亲手写的隶书“颛顼故里园”五个大字。第二层供奉的是文昌菩萨,匾名为“文昌宫”。两层均有四角斗拱,横梁上有宝顶。
关于牌楼,荣经县政协主席兰树秋说:建国初期,荣经县文化馆馆长刘继民曾收到解放前去台湾的荣经人写来的信,希望将“颛顼帝故里”牌楼保护好。颛顼出生在六合坝,为了避免帝王在这里,封建统治者便将坝南东西两头的两条小溪改为打虎溪和磨刀溪。意为东边打虎如打王,西边磨刀如杀凤。
颛顼出生在若水,若水究竟在哪里?《荣经县志》载,清末举人汪元藻,在其所作序中说:“若水在严道。”而严道就在今荣经县。据《水经注》载:“黑水在青水之间,若水出焉。”
荣经县东有青衣江,即青水、西有大度河,其上游为沪水,泸即黑色,因而泸水就是黑水。
《山海经.海内经》载:“在南海以内,黑水和青水流经的地方,生长有一种树木,名叫若木。许多若木在这里聚生成林,而若水就从这里成片的若木林中发源,奔流而去。”(黑水从古地图看为“沫水”或叫“泸水”,青水是流入乐山三江相汇的青衣江)从《水经注》、《山海经、海内经》考证,“若水”是在黑水与青水之间,此地有若木成林,若水就从林木中发源。有传说、物证、古籍,考证可信。
另说颛顼出生在米易县的白马镇何家坝。有攀枝花市的学者王文均、刘成东、刘胜利三位,举办了关于“颛顼与米易文化”讨论。黄帝的二儿子昌意降居“若水”,据史料和专家论证,“若水”就是现在的攀枝花市境内雅砻江与金沙江汇合处这一带。许多学者认为:“若木就是攀枝花树。”米易何家坝就是“若水”和“若木”两者皆得者、或源发地。
1987年考古,在米易何家坝遗址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陶罐、石刀、石锛等文物,可判断是远古时代的人类遗迹。米易的学者考证颛顼出生在米易,米易县宣传部设立“颛顼文学艺术奖,”最高奖励10000元。米易研究颛顼文化兴趣浓厚。2013年,冯广宏在《文史杂志》发表《颛顼出自安宁河谷考》。安宁河:为凉山的母亲河,是雅砻江下游东岸最大的支流。清代名安宁河,全长326公里,流域面积11150平方公里。发源于四川省冕宁县小相岭记牌山,流经凉山州冕宁、西昌、德昌三县市后,入攀枝花市境风内,流经米易县,后成为米易县与盐边县部分界限,最后在米易县得石镇(盐边县桐子林镇火车站以北2公里处)汇入雅砻江。米易县的学者,以黄帝龙文化联系米易多有龙洞分析黄帝的后裔颛顼出生在米易,学者冯广宏也有论述。
三、 颛顼故里鉴别
(一) 、颛顼故里荥经说
1、 从地域位置据《水经注》载:“黑水在青水之间,若水出焉。”荥经县东有青衣江,即青水。西有大度河,其上游为泸水,泸即黑色,因而泸水就是黑水。荥经在青水与黑水之间,有若水出焉据《山海经.海内经》 载:“在南海以内,黑水和青水流经的地方,生长有一 树木,名叫若木。许多若木在这里聚生成林,而若水就 从这里成片的若木林中发源,奔流而去。”提醒大家《水 经注》、和《山海经.海内经》都说若水,在黑水之间, 不会出现在其它地方。古地图说“黑水”曾称“沫水” 或“泸水”。隋唐以后,改为大渡河。战国时秦蜀守李 冰凿溷(hun浑)崖(今四川乐山市岷江与大渡河交汇 处)避沫水之害;西汉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辞海》称:司马相如通西夷,西至沫水、若水皆指此。
2、又一史实:荥经县志载:“清末举人汪元藻,在其所作序 说:若水在严道。”而年道就在荥经县。王玉明回忆:满清 六合乡(镇)建有纪念颛顼和文昌菩萨牌楼一座,有汪 元藻书写的“颛顼故里”匾牌,后1953年加宽国道被拆除。 现荥经县政协主席兰树秋说:曾文化馆长刘继明收到去台 湾人写来的信,希望保护好“颛顼故里”牌楼。
以上的典籍、物证、证人道出“颛顼故里”在荥经是可信 的,如果能找到牌楼的图象就更有说服力了。
(二) 、颛顼故里米易说
1、 米易有三位学者,论证颛顼出生在米易何家坝,此地是若水和若木的发源地,若木就是“攀枝花树。”
2、1987年考古在米易何家坝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文物,推测是远古时代人类遗迹,与颛顼时代相关联。
3、 2013年冯广宏在《文史》杂志发表《颛顼出自安宁河谷考》。引《汉书.地理志》载:“旄牛(西汉羌族种,在汉源南大渡河岸),鲜水出徼处外,南入若水,若水亦出徼外,南至大莋入绳,过郡二,行千六百里。”(可解为若水在雅砻江下游段冕宁(莋秦)与西昌(古邛都)西岸相平,东孙水河(即安宁河)。米易(1951年由德昌、会理改米易)在与雅砻江与孙水河西岸下两河交汇处300公里左右,距盐边东岸150公里左右。《汉书地理志》说若水在米易也顺理成章。
以上典籍和新论,颛顼出生在米易与荣经比较,米易缺少历史文物记载,增添了新论和考古遗址的证据。
四、 鉴别荥经和米易两县对颛顼故里之争。从五帝的考证中;颛顼第二帝,在史学界已经公认。特别是夏商周断代工程以来推出了历史年代表,谁也不可否认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从考古发现长江、黄河的一些重大遗址,发掘出来的一些重大文物证明,中华民族的历史可推到新石器早期(大约一万年左右)。
颛顼时代属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落后,农耕较为低下,主要生存方式打猎捕鱼、依山旁水,迁徙无常。考证颛顼故里地没有文字记载,很难定论。《史记.五帝本》载:黄帝的大儿子青阳居江水;其二儿子昌意居若水;黄帝孙子颛顼当在若水,这个史实无虚怀疑。
原始社会末期,颛顼部落群体活动在荣经、米易相距千里之遥是事实。从两地考证调查来看,荣经理由充分依古论今,米易理由依新论古,两地考查都有道理。可以依据史实提出看法:荥经是若水之源,米易是若水之终。从规律认识,是较为科学的。这个结论!也许不能心悦诚服,但各自心知肚明。动则意在志坚,知行合一必果。
2015年10月18日于成都
(作者系四川大学综合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长江文明研究课题组组长;四川省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成员文化遗产专家)
(注: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中国公共网责任编辑:亓淦玉 |